2013年10月17日

2013年法鼓山剃度典禮觀禮心得--莊昀蓉

出家,是出嫁:嫁給了佛法,與法界眾生


剃度大典的飯菜,是我進入法鼓山多年來,第一次吃到這麼豐盛的飯菜。我以為這種飯菜,只有在喜事辦桌的時候會出現。是的!今天是喜事:是多人重生的喜事、是佛教界的喜事、是家庭的喜事、是『僧日快樂』。

自古以來,在華人社會,當基督教傳教士,好像大部份的家庭都能接受;但出家,卻像是要了父母的命。的確,在漢傳佛教裡,出家人是出了世俗的家,不能結婚、不能有財產、不能…….,很多條戒律,很多人無法接受。沒錯,當我們已經享受、習慣、理所當然的時候,要改變,是很難的一件事,更何況華人社會的父母,總是希望小孩要成家立業、好工作等等,成為父母的使命,才算完成。而孝道,更是華人社會最重視的部分,父母希望小孩能夠陪伴在身邊;生病時,有人能陪伴看醫生;往生時至少有人可以抬棺等等。由種種情況顯示,我們可以濃縮一個重點:那就是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小孩過得好,但過得好的原則,則是父母自己訂的。

實際上,佛法也非常的重視孝道;孔子也說百善孝為先。但佛法卻把孝道,昇華不只是盡自己父母的孝道,而是盡天下父母的孝道。經云:一子出家,九族昇天;出家功德經云:諸布施中,出家功德,最為殊勝。我認為,最殊勝的地方,是兒女出家,父母會因為如此,開始念佛。家族會因為有這個人出家,遇到困難時,會想要找法師關懷。在道場的其他信眾,會因為有法師的教導與關懷,而體驗到學佛的好處。這或許就是經上所云:一子出家,九族昇天的意義之一吧。而這九族,並不只是自己家裡體系的九族而已呢!

在臺灣,大部份的小孩,都不在父母身邊,因為要出外打拼;女兒更是嫁人之後,住在婆家。但只要有結婚、有好工作,即便不住在一起,這樣也沒關係。可是出家後,也是很少回家。同樣的模式,大部份的父母卻沒有辦法接受。

我很高興參加法鼓山一年一度的剃渡大典。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剃度大典。整場的氛圍,就像是件大喜事,像是法鼓山非常的謝謝諸位父母把小孩『嫁給』了法鼓山。因此氣氛不但莊嚴,卻也活潑;辭親跪拜,如同女兒嫁出去也是需要跪拜父母;中餐以圓桌方式進行,像是婚禮的『辦桌』;大典上,方丈和尚的妙語如珠,把整個氣氛弄得溫馨,卻不傷悲;歡喜,卻不失莊重。我以為會看到有父母嚎啕大哭,但只是看到少部份母親默默拿起面紙擦拭眼淚。而後排的親屬,更是開心不已。在這次的大典上,讓我體驗到一點:『自己所認為父母會有多麼傷心,其實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』。

剃度典禮,朋友感受不到失去孩子的傷悲,因為我們不認為是失去。我們不是父母親,所以很容易用歡喜祝福的心,祝福新戒法師。很欣喜,但自己有點傷悲,因為知道自己無法出家;知道出家很好,但是還有很多無法放下。若說要傷心,是傷心這個。

父母的難過傷心,是正常的,畢竟是自己的小孩,要不難過傷心,需要有很多的福報,需知道出家的意義,歡喜自己的小孩能做這麼偉大的事情,可以救很多人。然而這種父母非常少,尤其是華人社會。由於聖嚴師父知道華人社會的一些習俗,為了讓出家這件事情,能夠歡喜緣滿,法鼓山對於僧團家屬的照顧,更是與其他佛教團體不同,這是聖嚴師父的慈悲。若有人出家,無法照顧父母,就由僧團接手代為照顧,或者其他師兄姐接手,父母無需擔心無人照顧。如此的措施,安了不少父母的心。除此之外,法鼓山還會舉辦剃度前與父母的見面會,跟父母溝通,減少父母傷心,增加安心。而大部分的法師父母,也會在法師們出家一段時間之後適應,並且成為義工。

父母成為義工,不但終日可見自己的兒女,而且也能培福種福,比把女兒嫁出去,還更常看到自己的小孩;男眾法師能成為佛教界的重要資糧,也比當一家之主來的好。所以說,出家了,有什麼傷心的呢?傷心的原因,是因為要重新調整自己原已習慣的生活模式;調整身為父母的使命;調整執著;調整接受小孩的決定;以及調整對出家的看法。而更好的結果,是有法師把自己的父母也渡出家了

於地藏王菩薩聖誕參與法鼓山剃度盛會,改變了我原本的偏見與擔心。希望未來發願要成為龍門法象的朋友,能夠細心說明出家的意義、懂得從父母最擔心的事下手、培養勇氣與智慧,勇敢說出自己的願。更好的辦法,是參加一次法鼓山剃度大典或者也讓父母成為法鼓山義工,能讓自己更清楚該如何跟父母親說。

我希望,我們能將出家的意義、剃度大典傳出去,讓更多更多人覺得出家,真的很棒。不是生死離別,只是換了跟別人不一樣的工作,是個新潮流的工作,是個能奉獻更多的工作,是21世紀最特別的工作,是大家想要做的工作。希望藉由我們的努力、藉由法鼓山慈悲且有智慧的做法,能夠改變自古以來,中國社會對於出家的偏見與傷痛。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,還很多。這也是我寫這篇心得的初衷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